1. 首页 > 热点新闻

今日芒种

2024年6月5日(农历甲辰年四月廿九日)12时09分,迎节气“芒种”。

芒种,是夏天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夏时节正式开始,“芒种忙,麦上场”。“芒种”的意思是小麦接近成熟,麦粒接近饱满,麦秆上长出了长长的麦芒。

芒种三候

一候,螳螂生

“蝉响螳螂急,鱼深翡翠闲”,都是夏天美好景象。螳螂于深秋生子于林间,一壳百子,此时破壳而出。

二候,鵙始鸣

鵙即伯劳,“伯劳以五月鸣,其声鵙鵙然”,以声命名。《诗经》有“七月鸣鵙”,周七月即夏五月。

三候,反舌无声

“反舌”即百舌鸟,“螳螂、鵙皆阴类,感微阴生或鸣,反舌感阳而发,遇微阴无声也。”

芒种究竟忙着种啥?

“芒种”,这个词出自《周礼》:“泽草所生,种之芒种。”翻译过来就是,泽草丛生的地方可种庄稼。

每年6月6日前后,太阳抵达黄经75度的位置,阳光充足,雨水丰沛,位于北半球的中国内地进入仲夏时节。芒种前后,小麦新熟,是到了农忙收获,再种新粮的时候。所以说,芒种,重于人,是人对自然的主动改造。

时至芒种,“三夏”农忙季节来到。

“芒种不种,再种无用。”“芒种麦上场,龙口夺粮忙。”

忙夏收,及时抢割、抢运、抢脱粒小麦,收割油菜、豌豆等已成熟夏杂粮,防范极端天气危害。

忙夏种,回茬夏玉米、夏大豆等夏种秋收作物,提早播种栽插。

忙夏管,棉花、春玉米等春种庄稼及时追肥补水,预防病虫草害和极端天气风险。

芒种有这些习俗

煮梅:有传说称煮梅的习俗起源于夏朝。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青梅具有多种营养保健功能,但青梅鲜果酸涩,需加工食用,这便是煮梅,而最有名的煮梅典故莫过于“三国”里的“青梅煮酒论英雄”了。

安苗:系皖南的农事习俗活动,始于明初。每到芒种时节,种完水稻,为祈求秋天有个好收成,各地都要举行安苗祭祀活动。家家户户用新麦面蒸发包,把面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状,然后用蔬菜汁染上颜色,作为祭祀供品,祈求五谷丰登、村民平安。

晒虾皮:芒种时候的毛虾正好是在产卵期,不仅肉多肉质也好。芒种时节沿海的渔民都忙着晒毛虾,制成的虾皮被称为“芒种皮”,虾体粗大、发红、味美,虾皮背至尾带红膏,是芒种时期的特色美食。

送花神:在古代,农历二月二花朝节上迎花神。芒种已近五月间,百花开始凋残、零落,民间多在芒种日举行祭祀花神仪式,饯送花神归位,同时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来年再次相会。

芒种天气:广东海南等地部分地区有大暴雨

中央气象台6月5日06时继续发布暴雨黄色预警:预计,6月5日08时至6日08时,云南南部、广西东南部、广东西南部、海南岛东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其中,广东西南部沿海地区、海南岛东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大暴雨(100~140毫米)。上述部分地区伴有短时强降水(最大小时降雨量30~50毫米,局地可超过80毫米),局地有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6月以来,暴雨、大暴雨,几乎始终都被“限定”在华南及周边地区。今天白天,广西东部、广东西部等地仍有强降雨,不过明天,华南一带降水开始减弱,主要以分散性的对流为主,局地会有强降雨。

7日至10日,降水北抬,江南一带降水也将增多加强,华南中北部、江南大部及贵州仍有中到大雨,局地暴雨或大暴雨。

此外,随着高空槽东移,4日至7日华北东北一带多阵雨或雷阵雨,以小到中雨为主,局地大雨。8日至10日在内蒙古东部一带高空形成冷涡并逐渐东移,内蒙古东部、东北一带仍多降雨,其中华北、东北南部一带存在不稳定能量,需防范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未来几天,北方冷空气活跃,东北地区气温多有波动起伏,不过华北、黄淮一带受影响较小,最高气温多在30℃以上,到本周中后期,华北、黄淮一带的高温还将进一步发展增强。

据中央气象台中期预报,6日至10日,华北南部、黄淮大部、汾渭平原地区及新疆等地最高气温普遍在32~35℃、部分地区37~38℃,新疆和黄淮西部局地可达39~41℃。

尤其8日至10日,高温范围明显扩大,济南、郑州等地可能出现连续3天高温,且最高气温能达到37~38℃,以干热为主,端午假期出行以及高考考生都需要做好防暑准备。

芒种诗词

芒种时节,炎风暑雨,秧青麦熟,收种奔忙。

水国芒种后,梅天风雨凉。

露蚕开晚簇,江燕绕危樯。

——唐·窦常《北固晚眺》

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

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

——宋·陆游《时雨》

及时撒新谷,抟黍递幽哢。

生意日夜长,移秧趁芒种。

——宋·方一夔《田家四事 种》

僧笠归花外,渔舟系柳边。

村村逐芒种,播谷满菑田。

——明·汤珍《石桥》

青葱刺水满平川,移植西畴更勃然。

节序惊心芒种迫,分秧须及夏初天。

——清·玄烨《题耕图二十三首 其九 第九图》

令序当芒种,农家插莳天。

倏分行整整,停看影芊芊。

——清·胤禛《耕图二十三首 其十 插秧》

综合来源:央视新闻、中国新闻网微信公众号、中国天气网、中央气象台、三联节气微信公众号、科普中国微信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与观点,么么鸟网无任何盈利行为和商业用途,如有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