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热点新闻

一起细品那些纪念屈子的名联

又到一年端午时,大街小巷粽子飘香,大江大河龙舟竞渡。

话及端午,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屈原的贡献不仅在于他诗词上的独领风骚,更在于他不屈不挠的爱国情怀,以及坚持真理、捍卫正义的勇气。正因如此,人们年复一年地在端午节这天缅怀他。

既谈屈原,便绕不开汨罗。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强秦灭楚,政治理想不得实现的屈原悲愤交加,怀石自沉于汨罗江。此后,汨罗江附近百姓感怀其精神,自发为其修建纪念祠堂,现如今的汨罗屈子祠,据传便是从晋代修建留存至今。距今岳阳市区百余里,从玉笥山脚石阶起承转合,依山傍水,曲径通幽,穿过茂密葱绿,登上山顶,屈子祠便静坐于此。

临近端午时节,屈子祠前游客络绎不绝,不少人伫立于大门前品读悬于两侧石柱的楹联:

万顷重湖悲去国;

一江千古属斯人。

此联为清末名家李次青所撰,气势恢宏,感情充盈。其中“一江”便指汨罗江,“斯人”为屈原,千百年来,屈原的精神仍伴随绵延不绝的汨罗江长存于世,引得后人瞻仰。

从正门步入大厅,便见大厅正上方挂着“光争日月”的横匾,两侧则是清代文人李元度所撰楹联:

下官吏,彼何人,三户仅存,忍使忠良殄瘁;

太史公,真知己,千秋定论,能教日月争光。

此联中“太史公”便指的是史学大家司马迁,屈子之光辉,司马迁可懂——《屈原列传》中,司马迁如此描述屈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转过回廊,就至中厅,石柱两侧又有一联:

旨远辞高,同风雅并体;

行廉志洁,与日月齐光。

此为无产阶级革命家董必武所撰,下联语出《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两副联中典故均出自史书传记,史书评价之高,足见屈子流传千古的精神魅力,沧浪之水浩浩汤汤,屈原精魄已然成为华夏文化传承的精神图谱。

穿过花坛,行至祭祀厅前,厅柱上的楹联引人注目:

哀郢矢孤忠,三百篇中,独宗变雅开新格;

怀沙沉此地,两千年后,唯有涛声似旧时。

此联为清代文人、外交官郭嵩焘所撰,联中用屈原名篇《哀郢》和《怀沙》凭吊屈原,颂屈子精神之刚正不阿,叹自身的壮志不得报,徒留与屈原命运的惺惺相惜之情。历代文人多以屈原为精神追求,更以其德行为道德标杆约束自我,感怀屈子,又何尝不是在感怀自身呢?

除在屈原投江殒身的汨罗建有屈子祠外,清嘉庆年间,岳麓书院也创建了屈子祠,从此,省城也有了屈原专祠,使得“湖南乃屈贾之乡”得以名副其实。

岳麓书院的屈子祠位于书院西侧,往来游客不多,独显清幽寂静,走过拱桥便至正门,其上有匾额“屈子祠”及一副由前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沈鹏撰书的楹联:

植体洁芳,三代以还存直道;

盟心忠爱,六经而后发奇文。

上联“植体洁芳”指屈原把自己比作兰花、芷草等植物,正对应着“香草美人”之典故。“三代”即上古的夏、商、周三个历史朝代。“盟心”出自晋代左思诗“松柏有本性,金石见盟心”,指永久不变的志向。“奇文”指的是屈原的《离骚》。此联歌颂屈原品性高洁、修养清芬,三代以来一直秉持和传承着正直、无私的高尚品德,他更是把忠心和爱国作为毕生追求,创造出《离骚》这一旷古烁今的伟大诗篇。

走进屈子祠,在祭祀大殿前,一副同为郭嵩焘撰写的楹联格外醒目:

骚可为经,倬然雅颂并传,俨向尼山承笔削;

风原阙楚,补以沅湘诸什,不劳太史采輶轩。

此联中的“骚”不言而喻,指的是《离骚》,“雅颂”为《诗经》,“尼山”代指“孔子”,“笔削”指的是孔子修订六经,编写《春秋》,记事或详、或略,或书、或不书,皆有微言大义寓于其间;“风”指《诗经》的国风;“沅湘诸什”意为以湘、资、沅、澧流域为代表的楚国文化。

与汨罗屈子祠上郭嵩焘所撰楹联情感态度不同,在此联中他极致地赞颂屈原文采及其高洁品性,更是认为屈原的《离骚》可同孔子删定的六经伦比,可以和优美的《诗经》一样被永世流传,因为它承载着屈原勇于同黑暗势力作斗争的精神,也表达着其对光明和真理的热爱与追求。

步入屈子祠堂内,供奉着的屈原画像映入眼帘,其上悬有“日月同光”的匾额,屋内抱柱两侧挂有由秦赢撰写的楹联: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

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这是为纪念屈原而作的楹联中的精品,其综合运用的用典、借代、双关、嵌字等多种修辞手法,在艺术表现中极妙。上联“招魂”一语双关,也指屈原的作品《招魂》。下联除嵌有《九歌》之名外,“呵壁”一词又利用双关和借代,暗藏《天问》之名。“九歌”是屈原的代表作,此处用于借代屈原,不仅使楹联结构对仗工整,且使其后所接“心”字含义更为丰富。

人们对屈原的怀念之情不仅仅停留在内心,更是外化于行,用行动践行着屈原精神。在游人如织的岳麓书院讲堂,冯友兰所撰的楹联题于柱上: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

沅生芷草,澧育兰花。

岳麓书院作为古时的高等学府,其中一副悬于山门的“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更是名震天下,将湖湘豪迈志气展现的淋漓尽致,此联中,冯友兰将岳麓书院的文化底气与象征屈原的内涵标志融合在一起,以期激励往来不绝的求学学子,更是将屈子精神镌刻于文化传承中,是岳麓书院以传承湖湘文化为己任的体现,被深深烙印在时代风云之中。

端午节传说是为祭祀屈原而诞生的节日,既是节日,便有节日习俗,当地百姓得知他投江后,划船以救屈原,遂衍生出如今的“赛龙舟”习俗。这一习俗发展至今,已成湖南乃至中国南方地区每年端午的主要习俗,湖南多个地区更是有“龙舟之乡”的名号。

关于龙舟,便有这么一副有趣的楹联:

扒、扒、扒、扒、扒、扒、扒、扒、扒,扒到龙门三级浪;

唱、唱、唱、唱、唱、唱、唱、唱、唱,唱出仙姬七姐词。

怪哉奇哉,如此楹联实在少见,正是出自清代“怪联圣手”何淡如之笔,此联将赛龙舟的气氛、情景、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活灵活现,一经写完便在当地引发众人广泛讨论,为民间所广为流传。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出品

总策划/夏似飞

统筹/文凤雏 赵雨杉

执行/李茁 朱玉文 王华玉 朱晓华

撰文/姚昕玥 周秋红

摄影/赵持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与观点,么么鸟网无任何盈利行为和商业用途,如有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