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热点新闻

媒体评班主任不准学生晚自习上厕所

□李欣荣(华东师范大学)

近日,山东聊城一位母亲向媒体反映,其15岁儿子因感冒需要多喝水,但在晚自习期间,班主任却不允许学生上厕所。甚至,面对家长的询问,这名班主任反驳道“别的孩子怎么不去”并要求出具医院证明,称这是学校的“规定”。对此,聊城市教育局工作人员表示教育局并没有此类规定,并迅速介入调查。(12月8日 九派新闻)

这一事件迅速引起了公众讨论,不少网民颇为共情:“这不是我高中的样子吗。”身体不适也得必须跑操、桌面不能放水杯、椅子上不能放坐垫......教育本应以人为本,为何总是出现各种为难学生、形式主义的规定?

诚然,学校有权维护课堂秩序,确保学生专注学习,但不应把学生的基本生理需求与学习纪律对立起来。而且在憋尿的情况下,学生反而难以集中精神进行晚自习。实际上,偶尔的上厕所并不会影响晚自习的正常进行,反而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更何况,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而健康是基础。如果连基本的生理需求都不能得到满足,又何谈教育的成效?

那么,为什么这些不合理的规定能够在教育实践中得以实施?在这背后,实际上存在个别教师权力滥用的问题。教师作为教育的执行者,应当以学生的利益为出发点。而在这一事件中,班主任却自行制定了不合理的规定,并冠冕堂皇地以“学校规定”给自己撑腰。这种行为不仅漠视了学生的权益,也损害了教师的形象,反映出缺乏人文关怀和职业道德意识的问题。

再进一步思考,为什么这些教师会忽视学生的基本权益?问题的根源在于教育管理的人性化缺失。当前的教育评价体系过于单一,过分强调分数和升学率,导致一些教师为了追求所谓的“成绩”,不惜牺牲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他们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应试技巧的训练,却忽视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这种“应试教育”的导向,使得一些教师在教学和管理过程中,往往只关注形式上的合规性,而忽视了学生内心的需求和感受。

教育本应是以人为本的,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对学生个体需求的关注和回应。对学生的要求应该基于他们的实际情况,比如,感冒的学生是否能够获得适当的照顾?身体不适的学生,是否可以在特殊情况下得到一定的理解和支持?当然,学校确实要有一定的规范,防止出现“无人管理”的局面。但这种规范必须是灵活的,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需求。教师也需要有更多的包容心和理解力,在处理这些问题时,能够把学生的需求放在首位,而不是仅仅为了“规则”而规则。

为此,我们应当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同时也需要强化教育监督,对违反教育政策和侵犯学生权益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此外,在完善管理制度之余也需要加强家校沟通,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使家长能够及时了解学校的规定和要求,同时也能够反映学生的需求和问题。

教育是关乎国家未来和民族希望的大事,因此更不能忽视“上厕所”这件小事。在学校中,学生是主角,而不是“执行规章的工具”。管理不失去应有的温度,才能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加健康、和谐、人性化的教育环境。

网友看法

1、网友用户名似的:坏透了!把学生当做绩效工具

2、网友一个幽灵:晚上睡觉也是

3、网友69028850:一年级孩子上课不许请假上厕所,不知合理吗

4、网友陈9127:过分,如果女生特殊时期呢

5、网友用户名似的:减负被腐败阻挠,现在还有很多学校的学生七点就得到校,一切还是那么腐败,教育腐败要毁了几代人

6、网友无酒李黑:各种奇葩规定比监狱都严,这只是冰山一角

7、网友逐客:转发了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与观点,么么鸟网无任何盈利行为和商业用途,如有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