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埃文·凯尔在天津古文化街接受媒体采访。 王夷 摄
到天安门广场看升旗,热心大哥送他一件军大衣;游天坛、登长城、泛舟西湖,一路品尝各地美食,收到各式中国礼物。美国小伙埃文·凯尔的首次中国行,让他已经“想把中国当作第二故乡”。
很多媒体关注埃文·凯尔,还得从2022年说起。在美国经营典当行的埃文·凯尔,将一本记载日军侵华罪证的相册无偿捐赠给中国。他收到了中国驻芝加哥总领事馆回赠的“国礼瓷”。
此次埃文·凯尔在中国行程满满,几经辗转,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新媒体中心合作媒体部微信团队联系到埃文,在他于北京入住的酒店进行了专访。
“真实、真诚,语速快”,是记者杜显翰对话埃文时的直观感受。12月11日,杜显翰告诉《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他们也是从捐赠相册聊起的。
“我想确认这些照片是否来自那场暴行。”埃文曾系统学习过二战历史,虽然最后经考证,相册中的照片和南京大屠杀并不直接相关,但依然是反映日军侵华罪行的铁证。埃文知道,不能再把相册卖出去,因为它“对中国人来说太重要了”。只是他也没想到,由此在美国遭受了一场旷日持久的网络暴力。
“你会后悔吗?”杜显翰在专访中问。“你要是现在问我,我不后悔。”但埃文坦言,“一度对这个决定感到后怕,这差点毁了我自己。”
“那你是怎么熬过来的?”杜显翰追问。“我去看心理医生。”埃文说。
虽然正式采访之前,双方对问题进行了沟通,但总有一些在意料之外。
在西方,很多人知道南京大屠杀,是通过华裔女作家张纯如所著的《南京大屠杀》。今年11月,张纯如去世20周年,人们从未忘记这位用生命还原历史真相的作家,纷纷表达对她的敬意和哀思。
当杜显翰问到埃文有没有读过张纯如的书,他直接说出了书名,但表示并没有读完,因为读的过程中非常难受,在他看来,这本书是“保存历史和真相的一种方式”。
12月1日,《美国小伙埃文:“捐出日军罪证两年了,我还在被网暴”》在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发出,以图、文、视频融合的形式推送,其中视频号点赞量超3.6万。“文字和视频是互为补充、互相成就的。”杜显翰告诉记者,在央视新闻抖音号,视频推送时从2分46秒又精简到1分钟,以更好地保证完播率。
“我们是一个团队,每个人都缺一不可。”现场采访、视频脚本、文字撰稿,及对翻译的校准都是在团队制片人指导下,由团队内的编辑共同完成、润色修改。
杜显翰所在团队主要运营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接触和采访外国人的机会并不多。但此次对埃文·凯尔的专访,让她对讲好中国故事有了另一重思考。
采访中,杜显翰问到埃文之前对中国的印象,埃文用到了“神秘的”这一关键词,这主要源于西方媒体对中国的报道。此次来到中国,他对于中国的关键词变成了“令人愉快的地方”。他还生动讲到在酒店点外卖后机器人来送餐的惊喜,笑言:“中国是生活在公元3000年吗?”
“他终于冲破了自己的信息茧房,亲身体验后有了新的感受。”杜显翰也非常看重埃文对中国最真实的描述,这在一定程度上大于直接的夸赞。“作为媒体人,能够有机会做这样的选题,是一件有挑战同时也很有收获的事。讲好中国故事,更多的是要展示一个真实的中国。”
“这趟中国之旅温暖了我。”了解了埃文·凯尔这两年的心路历程,不难理解他语出真诚。一本尘封相册、一份陶瓷国礼,让他和中国结下了情缘。“我希望能够继续为和平与交流努力。”
通过与埃文的交流,中国媒体人也能透过新视角,让珍爱和平的呼唤跨越国度,在今日的上空鸣响,经久不息。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与观点,么么鸟网无任何盈利行为和商业用途,如有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