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O科技消息】12月26日晚20:00,“2024理想AI Talk”第二场开启。直播中,理想汽车CEO李想和理想汽车智能驾驶副总裁郎咸朋谈到了理想汽车的智能驾驶和保留激光雷达的策略。
当被主持人问及既然端到端是灵丹妙药,为什么去年不上时。郎咸朋表示,我们在等,等足够的数据和算力,等到了我们就能上了,端到端 VLM 大模型其实最终的本质是用人工智能来做自动驾驶。人工智能的三个要素:算法、数据和算力。这三个要素必须全都齐备。我们是今年是准备好了,所以我们能做这个事情。
郎咸朋透露,理想AD Max车型的销量,去年起来了之后到今年初数据量达到10亿公里左右,今年初我们算力也到了5EFLOPS。再加上端到端的一些预研也有一定成果,所以到今年初是天时地利人和,可以做这个事情了,去年我们还在补课的一个过程。
理想汽车CEO李想还谈到了特斯拉的纯视觉智驾。李想表示,中国的高速路晚上会有灯坏掉的大车停在路上,这种情况下纯视觉智驾的摄像头最多就只能够看到100米,不如激光雷达。如果马斯克在中国开过车,他也会保留激光雷达。
李想表示,激光雷达相当于安全带,目标是避免所有的重大交通事故。
网友看法
1、网友guass:这些厂家总喜欢提新的范式,这里我提3个关于自动驾驶的“新范式”,再过1-2年可以回过头来再看看我说的对不对: 范式1:如果需要泛化解决未知场景,就一定要依赖端到端的神经网络,绝不能依赖手写规则,否则必定导致各种规则错漏不断、冲突不停。 范式2:如果要解决现实世界“低下限”的问题,就必须要依赖仿生感知(如视觉、听觉等),但绝不能依赖激光、超声波等非仿生学的传感器输入。否则,必定过拟合,使得模型在现实世界表现与模拟时相差天壤之别。还可能使得模型在scaling law上提前失效:在放大数据和算力时,模型看不到相匹配的进步。 落式3:如果需要实现“高上限”的目的,解决强弱光、雨雪雾下的安全驾驶、就必须依赖“基于人类反馈的强化学习”来进行微调。解决个体智能问题要提高个体的智能,而不是引入一个新的智障。切记绝不能新增VLM之类的其它模块,否则只会提高系统整体出错的概率(
2、网友拾光:开了几十年高速,从来没碰到过晚上灯坏了停高速上的车。再说美国的灯为什么不会坏我很奇怪。
3、网友永远的亮仔:纯视觉和激光雷达互有利弊。目前来说,视觉摄像头加上激光雷达等传感器是自动驾驶的最优解。
4、网友勇敢的不凡的无为:激光雷达不是说不好,而是太贵,视觉能满足大部分需求就行了,没有啥技术是100%的
5、网友小小小薇:归根结底,激光雷达技术上很成熟,很简单,成本很低。而基于人工智能的仿生视觉技术,要想做到万无一失,门槛却非常高。
6、网友水长东:郎咸平的弟弟也很牛啊
7、网友剑仙阿飞:[狗头]有啥好争论的?对于买家来说,便宜、安全这就够了,诸位买车还在乎他是用的啥技术?谁还会研究一下发动机技术?刹车技术?轮胎技术吗?别闹了
8、网友junziyang:激光雷达在乘用车上的作用就相当于人的阑尾!或者是商家内卷的手段,特别是在中国大城市的路况下[加油加油]
9、网友飞天雪神话:他应该说,在中国待过,应该加快芯片/系统等高科技自主研发
10、网友熊大48092:台积电断供了大陆高端算力芯片的供给,没有高端算力芯片靠堆算力上去的纯视觉智驾方案还怎么玩下去啊。。。[捂脸][捂脸][捂脸][捂脸]
11、网友正能思观:https://m.toutiao.com/is/iUcpnJsb/ - 正能思观:理想汽车CEO李想:不想只做一棵树(汽车)要选择一个森林(人工智能) - 今日头条
12、网友西门chui风:难道外国的车,在高速上不会坏吗?[捂脸]
13、网友用户2732299382931:确实得考虑路况
14、网友爱家庭的超哥:在美国行人乱穿马路,即使被撞死了开车的也没有任何责任,所以视觉辅助完全够用。但是在中国不是这样,就算开个20的速度,遇到鬼探头还需要赔偿。
15、网友有趣的花猫Pj:如果未来禁止人类驾驶,全部都是无人驾驶,应该不用雷达了。
16、网友十月147771546:明白人
17、网友潇洒沙滩a:理想等新势力也需要在机械素质和皮实耐用等方面迅速提升
18、网友大海随想:小鹏表示不服
19、网友聪慧百香果E:视觉发现靠近大车,大车逐渐变大了,难道不识别直接撞?
20、网友小重山人:跟在不在中国没有关系,在哪里也是多一种探测手段,多一份安全。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与观点,么么鸟网无任何盈利行为和商业用途,如有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