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7点30分,2025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暨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在北京南海子公园鸣枪起跑,20支人形机器人参赛队伍与1.2万名参赛跑者同场竞技,共赴一场人机共跑、科技与体育融合的赛事盛会。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自研的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天工Ultra”参赛,用时2时40分42秒跑完21.0975公里,夺得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冠军,刷新世界纪录,创造人形机器人运动性能发展的全新标杆。
在长达21公里以上的半程马拉松赛程中,人形机器人要面对长时间奔跑、复杂路况以及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等挑战,这要求在高能量密度一体化关节和机器本体的散热技术、运控算法的鲁棒性以及能源系统的效率等多方面具备极高水平。2021年,国外双足机器人Cassie(没有上半身的仿鸵鸟构型双足机器人)用时约53分钟跑完5公里,保持着全球双足机器人户外奔跑的最远纪录。“天工Ultra”以2时40分42秒跑完21.0975公里的成绩创造世界纪录,成为首个完赛半程马拉松的人形机器人,实现具身智能机器人运动能力的重要里程碑突破,显著提升了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下的自主适应能力,以及长时间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为未来大规模产业化应用提供了坚实支撑。
比赛现场,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天工Ultra”从南海子公园平稳起跑。不同于人形机器人常见的遥控手柄的控制方式,“天工Ultra”使用了无线领航技术完成跟随导航和长程路径规划,依托于自身搭载的运控算法和多模态传感器,结合超宽带无线技术,引导机器人进行目标跟踪,计算自身位置,自主实时调整奔跑方向和速度,完成从赛事起点到达目标点的奔跑。比赛过程中,“天工Ultra”使用电池快换技术,实现长时间作业的续航能力。
“天工Ultra”身高约180cm,体重约55kg。对人形机器人来说,随着身高和体重的增加,对技术的挑战也呈指数级增长。体型扩大不只大幅提高了重心,还直接导致关节驱动系统需要提供更大扭矩、承受更高冲击,运动控制算法需要应对更大惯性和动态平衡难题,能源消耗也将随负载提升而激增。人形机器人从小尺寸到全尺寸的“升级”本身,也意味着跨越了巨大的技术鸿沟。
此次马拉松赛,无疑是对人形机器人在真实环境中综合性能的一次系统性检验。“天工Ultra”因其大功率的一体化关节、低惯量腿部结构设计,在奔跑速度上极具爆发力。同时机器人奔跑时,双脚交替重踏地面,持续的冲击和振动给机器本体带来极大的强度和疲劳损伤。“天工Ultra”通过结构的持续优化,找到轻量化与刚强度的平衡点,加上巧妙的缓冲结构,实现腿足的刚柔耦合设计,最终达到长距离奔跑本体不损坏。此外,通过结构的优化设计、关节导热技术以及整机热仿真技术,使关节达到热平衡,让机器人可以长时间持续奔跑。
软件和硬件的高度耦合,也是机器人长距离奔跑的关键。在通用具身智能平台“慧思开物”的赋能下,“天工Ultra”凭借具身大小脑的高效协同,在长距离奔跑中展现出显著优势。具身“大脑”端,“天工Ultra”通过多模态传感器融合实时感知环境信息,动态调整速度和方向,即使遇到复杂地形和突发情况也可以及时调整运动状态,展现出更强的适应能力和稳定性;具身“小脑”端,结合“天工Ultra”本体硬件的变化和半程马拉松比赛的复杂情况,依托北京人形机器人自研的“基于状态记忆的预测型强化模仿学习”运动控制方法,不断优化策略和适配能力,实现高精度控制各关节协调运动,确保机器人持续奔跑时依然保持身体平衡。同时,增加转弯、斜坡、崎岖路面等多种扰动训练,机器人可以实时调整步态和全身动作,灵活应对复杂路况,最终达到机器人奔跑时更稳健、更泛化。“慧思开物”平台实现感知、决策、执行完整闭环,大大提高了机器人在半程马拉松赛程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长期稳定的运动能力是人形机器人走进人类生活自主作业的关键技术基座,“天工Ultra”完赛亦庄“半马”验证了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的技术创新成果,打开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全新应用空间。未来,升级后的“天工”在搭载“慧思开物”平台之后,除了拥有极强的运动能力,还具备自然交互、任务精准规划、双臂协同灵巧操作、多技能执行等能力,能广泛应用于工业制造、物流分拣、特种作业等多领域执行任务,甚至走进家庭参与家庭服务、养老陪护等,为社会生产和人类生活提供更多保障和便利。
在赛后展区,全新一代“天工2.0”亮相现场。相较于上一代机型,“天工2.0”从本体硬件、作业性能到操作应用等多方面迎来全新升级。本体硬件上,“天工2.0”采用自研一体化关节,具备高精度、大扭矩特点,显著提升运动性能以及复杂场景的适应性;性能表现上,“天工2.0”搭载自研双电池快换电系统,突破带电设备电池热插拔换电,实现了首个工业级机器人永续作业能力,配合多工况能耗控制技术,具备远超前代的续航能力。同时,“天工2.0”具备工业级上肢负载能力和全自由度灵活下肢系统,为复杂场景作业奠定技术基础;操作应用上,“天工2.0”的端侧智能计算平台计算能力全球领先,为实时智能决策提供技术支撑。
2025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作为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参与的半程马拉松赛事,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它不仅是一场传递马拉松精神的体育赛事,更是一次机器人技术与体育竞技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人机共跑“半马”进一步拉近了前沿科技与社会大众的距离,同时推动了人形机器人本体硬件可靠性、具身大小脑的泛化性和鲁棒性等关键共性难题的解决,加速技术突破、产品迭代和大规模应用落地。
网友看法
1、网友三无用户的主子:机器人太牛啦!
2、网友路人一丁:一个机器跑步,三个人类在后面扶着推着[呲牙][呲牙]
3、网友正直漂流瓶qq:几个人拿着摇控器跟在后面,这要叫自主跑完的?
4、网友S烯虫酯生物灭蚊:不出意外,又是粗粮的公司
5、网友不砍树的光头强:这场闹剧该收场了!资本收割的又一个工具而已
6、网友华为技术支持:激励机器人技术在多领域创新。
7、网友xbaby2001:我有个大胆的想法,装4个轮子,变形金刚机器人不就可以了嘛
8、网友景阳岗上遭过打:半导体、芯片、光伏、新能源汽车等等行业,不都是这样慢慢兴起的吗,我觉得很好[赞][赞][赞]
9、网友网络老虫196:老态龙钟,呆头呆脑,人工智能任重道远!
10、网友牛牛嚒嚒哒:全尺寸人形机器人技术挑战大,成本高,难以广泛普及。
11、网友自强不息柳叶K8V:什么时候能脱离遥控器才是机器人
12、网友机箱机柜钣金制造商:检验机器人综合性能,推动技术发展。
13、网友君子不器:把视频发上来看看吧,
14、网友各位粉丝:机器人也是黑机器人夺冠?
15、网友三千客:机器人残运会
16、网友自强不息柳叶K8V:遥控玩具比赛
17、网友重庆兰社:不服不行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与观点,么么鸟网无任何盈利行为和商业用途,如有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