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要拿那些LOW逼招来搞我,我还要找我的律师来告你。”这两天百度副总裁、公关一号位璩静现身视频,自称刚入职百度副总裁时,就被写了300封举报信洒满工位,“我觉得这是最下作的方式,投诉的内容大部分都是诽谤和杜撰,想把我搞走,你还要在这继续混吗?”
看这内容,是不是一个横刀立马的女将军的形象跃然而出?她在百度内部恶劣的同事斗争环境下空降,力挽狂澜,整顿职场,干掉劲敌,巩固地位——动我的人都倒了,你们谁敢再来动我一下试试?
这条内容可能团队已经认识到不对,第一时间被迅速删除。虽然反应迅速,但举报信的内容仍旧被大家扒了出来。
内容分为三部分,主要指控其指挥搜集国家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的喜好、媒体架构,制作隐私档案,同时要求员工加班,哄好老板等等。
实话说,对特殊人士的调研,特殊组织架构的了解本身属于公关工作的一部分,这些隐性工作内容尽管不宜在水上出现,但相信基本都属于百度团队“基操”,内部举报恐怕确实对副总裁这个位置不痛不痒,鼓励加班甚至能得到老板内心鼓掌叫好。
而这次,经过璩静没事找事放大了一番,举报信彻底公开化,则让更多人对公关的职责加深了理解和认识,对百度公司的整体情况又罩上了全新的滤镜。
她可能还觉得争议不够,还继续表达了一些,诸如员工闹分手,自己不需要照顾员工的家庭,更不用考虑提供情绪价值;加班是应该的,自己每天不睡觉盯着网络上对百度的言论。甚至她把华为前公司职位都套在了身上,不断给自己的热度添砖加瓦,生怕惹出的事情不够大。
其实从整体公关策略来看,用争议话题打头吸引流量和关注度,后期希望沉淀部分粉丝,用于C端传播变现,是一条特别常规的通路。这条“老板传播”的前身大家耳熟能详,而近期被周鸿祎、雷军重新捡起,在北京车展上再次证明了一把,大概率惹急了身处焦虑情境,急需自我证明的百度公关们。
为什么要用第三方背书,与官方立场切割,长期以来,公关界早有定论。可下行的市场,让更多企业公关感受到了危机感。在传统媒体舆情洞察已经无足轻重之后,旧时代的百度公关,正在渴望越过中介,成为话语权本身,不论效果如何,至少有效减去了“中间商赚差价”这一环。
有未经证实的消息称,百度公关整体下场,开始打造个人矩阵号。璩静更是现身说法。毕竟,如果自己都无法证明自己的成功,那失败的盖棺定论,就会成为现在进行时。
可从根子上来说,公关这个职位本身具有隐秘性。当公关学进入中国,迅速和本土文化水土交融,成为一门隐学。不论是政府公关,还是企业公关,在大部分事件背后所扮演的角色,大多游走在灰色地带,不宜为外人道。尽管在价值变弱的当下,幕后人士脱下黑袍,走上前台,恐怕也不是什么绝佳的选择。
更何况,百度还有太多的污点没有抹去,远从谷歌退出中国市场,近到莆田系广告,长期以来,它的捞金争议和科技公司的外壳不断两极转化,形成了尤为特殊的自相矛盾体。在这样特殊的语境场里,公关副总裁所代表的身份,说的每一句话,可能都代表着百度的价值观。
公关最重要的基本盘,还是灭火,是消防队,而不是去放火烧山。在强争议中,公关出位,品牌受损,就不是一个企业一号位应该做的事儿,甚至不应该是哪怕是刚入行公关应该做的事儿。
那些对人设运营不屑,总以为自己能随时被公众检阅,躺在侥幸之上的人群,终究会摔在自己造就的泥泞里;那些对流量渴望的人类,如果不知流量从何而来,到哪里去,忘却了自己的立场,只惦记着乘风破浪,那必将会被流量反噬。
说到这,我想起了魏则西。我倒不是突然想起他。
大概一个月前的深夜里,魏则西的微信突然给一条视频号点了赞。我突然意识到,这微信账号,这么多年了,他的家属一直没有放弃过。
时间对百度来说,可能不算什么,对璩静来说,也可以将这些过去切割撇清,但对魏则西来说,却是没有回溯机会的一条长河。
网友看法
1、网友人菜瘾大的路亚新手:面相尖酸刻薄
2、网友卢武565原三农光明:我看是什么静,不认识这个人,故意炒作把事态炒的人人皆知,故意博众人眼球,为百度作广而告知罢了。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与观点,么么鸟网无任何盈利行为和商业用途,如有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