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热点新闻

抗议升级 孟加拉青年何以走上绝路

文/胡毓堃

编辑/漆菲

“这不再是一场抗议,如今这是一场战争。”抗议示威愈演愈烈之际,孟加拉国总理府网站被黑客入侵,抗议者用血红色的大字写下这句话。

这场席卷孟加拉国的抗议活动源于政府试图恢复“公务员配额制”,将部分职位预留给退伍军人的亲属。这引发该国青年极度不满。据不完全统计,截至7月23日,这场活动已造成至少163人死亡、上万人受伤(包括无辜平民和新闻记者);抗议者发起“孟加拉封路”运动,在各大城市街头、公路、铁路设置路障,严重阻塞公共交通;“打砸抢烧”无处不在,就连孟国家电视台也遭到纵火……

本轮抗议期间发生了不少流血冲突,已造成至少163人死亡。

尽管孟最高法院上诉法庭在7月21日做出妥协,将定额分配的公共部门职位比例从56%大幅缩减至7%,但抗议浪潮依然持续,其效应甚至外溢到数千公里外的中东国家。孟加拉国总理哈西娜不得不取消原定于7月21日出发的西班牙和巴西之行。

这次抗议的导火索和主题,离不开孟加拉国民众(尤其大学生)对于公务员职位的热烈追逐。狂热考公的背后,是这个南亚发展中国家仍未改善的社会经济难题。眼下孟加拉国经济处于紧要关头,正在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寻求资金以支撑日益减少的外汇储备。如果无法有效处理固有矛盾,而只对“配额制”本身进行调整,这一导火索仍会给未来的不稳定埋下种子。

抗议升级:从反“配额制”到反政府

面对这场席卷全国的抗议活动,孟政府采取了一切可能的强力手段。

老牌执政党孟加拉人民联盟(Awami League,下称“人盟”)下属学生组织“孟加拉学生联盟”冲在了街头一线,正面对抗示威群体。该国安全部队发射催泪瓦斯、橡皮子弹和声波手榴弹驱散示威者。截至7月22日,孟警方已逮捕530余人,包括主要反对党孟加拉民族主义党(BNP)人士,并突击搜查该党总部。

孟政府将7月21日和22日定为公共假期,只允许紧急服务部门运营。此外,自7月20日零时开始实施的宵禁令也无限期延长,直到情况好转为止。当局还在全国范围内出动军队巡逻,并将坦克停在抗议焦点——最高法院的门口。

7月21日,孟加拉国达卡实施宵禁第二天,不少工人排队购买沙特航空的机票打算离开。

为了避免激化局势的信息扩散,孟加拉国中断了互联网、手机网络甚至电话通信,导致国际社会很难知晓该国的最新动态和局势走向。

持续多日的抗议活动和宵禁,严重影响到普通人的生活。有百货商店表示,由于限制措施导致供应中断,他们的库存已经耗尽。互联网服务的中断,也影响到当地居民的旅行计划和基本服务。

该国民众坦言,这次抗议示威的规模和烈度前所未有,明显超出历史上同类型的抗议活动。

孟加拉国这次抗议示威的规模和烈度前所未有,明显超出历史上同类型的抗议活动。

就影响范围而言,除了传统的首都抗议中心——达卡大学,这次抗议遍及吉大港、库米拉、杰索尔、朗布尔、拉吉沙希等孟加拉国主要城市,甚至超出国界。

在3600多公里外的阿联酋(海外务工的孟公民为该国第三大侨居群体),7月21日阿布扎比联邦上诉法庭判处57名孟公民长期监禁(其中三人被判终身监禁),原因是他们“在公共空间聚集、抗议其母国政府,意图煽动骚乱”,以及妨碍执法、伤害他人及财产。

7月22日,本次抗议运动的主力群体“学生反歧视运动”(Students Against Discrimination)领导人纳希德·伊斯兰表示,“将暂停抗议48小时”,以回应此一天前最高法院对“配额制”改革做出的有所妥协的裁决,但要求政府“废除宵禁、恢复互联网、停止针对抗议学生”。

抗议学生领袖纳希德·伊斯兰声称自己被警方折磨。

这场史上罕见的全国性抗议,导火索是最高法院6月5日恢复“公务员配额制”的一纸裁决。所谓“配额制”(quota system),指的是按照特定比例,在公务员招录中将部分职位预留、分配给特定群体的报考人员,其他职位对普通人开放、择优录取。按照这一制度,所有公务员职位报考人员都要参加初试,但在面试阶段则会依照配额制进行招录。

作为特殊国情的产物,自1972年1月孟加拉国正式独立建国以来,“配额制”便存在于公务员体系中。孟开国总统谢赫·穆吉布·拉赫曼不顾其政治顾问、达卡大学副校长穆扎法尔·乔杜里的反对,以政令形式建立了“配额制”,其核心在于把30%的职位分配给“自由斗士”(freedom fighter)——在1971年孟加拉国解放战争中与巴基斯坦作战、争取民族独立的老兵。

孟加拉国开国总统谢赫·穆吉布·拉赫曼(左)和女儿、现任总理哈西娜。

此外,由于该国还有20多个少数民族(占全国人口1%),以及在战争中遭受伤害的女性和未被充分代表的落后地区居民,这些群体也获得一定比例的配额。

“配额制”出台之初,真正面向所有公民择优录取的公务员职位只占20%。随着时代变化,加上人盟和民族主义党政党轮替等因素,“自由斗士”所指的对象从老兵变成了他们的后代,不同群体的配额比例亦适时调整。

2012年的改革形成了以下配额方式:高达30%的公务员职位留给“自由斗士”后代,10%留给女性,10%留给落后地区,5%留给少数民族,1%留给残障人士——这意味着择优录取的职位被压缩至44%,还不到半数。

2018年被废除前,按照“配额制”,孟加拉国公务员定额岗位高达56%,择优录取的仅有44%。图源:半岛电视台

由于不是纯粹的选贤任能、择优录取,“配额制”从一开始就备受争议。2008年和2013年,该国大学生和考公群体曾以著名高校达卡大学为起点发起抗议,但未能形成声势,也没有带来任何改变。

孟加拉国军人在首都达卡街头维持秩序。

直到2018年,反“配额制”抗议蔓延全国,引发国际社会高度关注,这才迫使孟政府做出让步行动:2018年10月取消了第9至第13职级公务员岗位“配额制”;2019年7月,孟政府做出承诺,如果第14至第20职级公务员没有足够的配额群体报考,则对普通考生择优录取;2020年1月,直接委任的第8职级以上岗位也取消了“配额制”。

这势必引起既得利益群体的不满——2021年七名孟公民提交请愿书,质疑政府废除“配额制”的合法性,其中一人是“自由斗士”的后人。

这一次之所以让抗议者愤怒,也是因为孟政府和执政党的态度。抗议爆发之前,孟政府未对学生的诉求做出任何让步,反而是人盟的学生组织走上街头,试图破坏抗议。

7月14日,孟加拉国总理哈西娜(谢赫·穆吉布·拉赫曼之女)更是发出极具刺激性的言论:“他们(抗议者)为什么对‘自由斗士’如此怨恨?如果‘自由斗士’的子孙得不到配额优惠,难道让‘拉扎卡尔’的子孙得到这一优惠?”

7月17日,孟加拉国总理哈西娜发表电视讲话。

“拉扎卡尔”(Razakar)在孟加拉国是极具贬义和侮辱性的词汇。它的波斯语本意是“志愿者”,原指1971年孟加拉国解放战争期间自愿与巴基斯坦合作、打击孟解放运动的“东巴基斯坦”(即孟加拉)武装人员,如今则蕴含“叛国者”之意。哈西娜的一番话不仅歪曲了学生抗议的真实动机,更给他们扣上“叛国”的帽子,只会激起后者的强烈反弹。

为了反击哈西娜,不少抗议学生干脆把“拉扎卡尔”纳入抗议口号中,诸如“你是谁?我是谁?拉扎卡尔,拉扎卡尔?”和“要求权利,然后变成拉扎卡尔”。为了缓和矛盾,孟政府向最高法院提起上诉,要求就该法令重新召开听证会,后者在7月10日决定将6月5日的裁决冻结四周。

直至7月21日,最高法院终于做出实质性让步——将“自由斗士”后代配额大幅压缩至5%,少数民族、残疾和性少数群体配额累计只留2%,而93%的公务员职位实行择优录取。这才有了学生抗议群体暂停行动48小时的决定。

不过,事到如今,抗议群体提出了更多诉求,例如“先实施公务员新政、后结束抗议”,并要求彻底废除“配额制”、释放被捕抗议人员、对造成伤亡的政府官员进行问责等。此外,抗议主题也不仅限于“配额制”,民众对国内高通胀、官员腐败的不满情绪借助示威活动一并爆发。参与示威的24岁企业老板哈西布尔(Hasibul Sheikh)说: “这已经不再关乎学生的权利了……我们现在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政府辞职。”

执行宵禁后的城市街头。

“考公热”背后:绝望的孟加拉学子

考公制度之争能数次引发抗议并导致全国骚乱,这是孟加拉国非常独特的现象。学生愤怒的直接原因,自然是“配额制”带来的公正性严重缺失。据孟公共服务委员会(PSC)统计,在2018年废除配额制之前的五次公务员招考中,“自由斗士”后代只占到录取人数的10%或更低水平,远不及其享有的30%配额;相比之下,择优录取的普通考生占比高达67.5%。

但即便在“自由斗士”后代招不满的情况下,招录部门也不愿补招其他群体的佼佼者,这让广大学子难以接受,也令他们怀疑此举背后的政治动机。毕竟“自由斗士”老兵当年是在执政党人盟的领导下参加的民族解放战争,这一群体及其后人大多数是人盟的天然支持者,恢复他们的高比例配额,显然会巩固人盟和哈西娜的基本盘。

7月20日,孟加拉国达卡,一名军人在宵禁期间检查妇女的行李。

不过这些导火索背后,一个令外界好奇的现象是:为什么孟加拉国年轻人如此看重公务员工作,以至于全民关注其招考制度的走向?

对此,孟公共管理与政府研究青年学者哈鲁努尔·拉希德(Harunur Rashid)在其2020年的研究论文《为什么孟公共服务机构仍是有利可图的职业生涯?》中系统剖析了这一现象。

拉希德经过调查发现,虽然政府职位仅创造了不到3%的就业机会,但该国87%的大学生(尤其人文社科专业学生)把公共部门作为自己的职业生涯首选,公务员职位更被他们看作是唯一体面的工作。

在孟加拉国,每年有约40万毕业生争夺3000个公务员职位。在媒体的报道中,同样不乏年轻人大学毕业一年半后找不到工作、也不愿去私营经济领域工作,而是热切盼望成为一名公务员的故事。

从大学生的动机来看,50%的人看重公务员职位的体面和社会地位,工作稳定同样是近半数人考虑的主要因素之一,有30%的人认为当公务员让自己有机会为国家建设发挥积极作用,而把“服务民众的愿望”视为主要动机的人刚过两成。

拉希德指出,由于政府治理存在不足,体制外的弱势群体经常处于无助之中,因此年轻人更渴望行使权力、追求更高的社会地位和安全感,薪资是否稳定反而是次要因素。与此同时,家庭对人生选择的影响也很显著,68%的大学生坦承,家庭对他们选择公职有着很强的影响。

抛开更高层次的需求与满足感,公务员的薪资也更加丰厚。过去两年,政府公务员的平均月薪达到约2.9万塔卡(约合281美元),比私营机构从业者高出25%(2.32万塔卡,约合225美元)。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只有2600美元左右的孟加拉国,公务员职位显然提供了高于国民平均水准的收入。

此外,鉴于孟加拉国当前的经济态势,体制外很难提供满足年轻人经济需求的工作。尽管近年来该国经济增长保持了较快势头,努力发展私营经济,但受制于技术、资金和能源缺乏,仍未完全走出最不发达国家之列。营商环境不够理想、企业家精神发育尚不成熟,导致私营经济在创造就业方面依旧乏力。

据半岛电视台报道,在这个总人口超1.7亿的国家,有近3200万人没有工作或接受教育,青年失业率居高不下。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孟加拉国15岁至24岁的年轻劳动人口中,失业率达到12%——按照孟国家统计局的定义,过去七天内至少工作1小时便不算失业。

值得注意的是,越是高学历年轻群体,失业比例越高。孟加拉国《每日星报》(The Daily Star)指出,该国有约160所各类大学,但近年来遭到激烈抨击,原因是其教育体系和专业设置与社会实际脱钩。“这些学校正在批量培养缺乏技能的毕业生,加剧了学历注水和市场失业情况,这让雇主和毕业生都不满意。”

孟加拉国内政部长阿萨杜扎曼·汗表示,抗议者焚烧了政府大楼和警察局。

孟公立智库孟加拉国发展研究所(BIDS)2023年的一项调查发现,孟公立大学毕业生原始失业率高达66%,剩下的人中,21%的人工作薪资偏低,自主创业的人占3%,剩下的人则选择继续读研。

年轻人通过公平竞争进入体制不容易,又对市场就业不抱信心,导致“躺平”现象愈发普遍。

自2005年起,孟加拉国国家统计局增加了“不活跃青年”(inactive youth)这一统计指标,其所指对象便是既不接受教育又没有就业,还不参加就业培训的15岁至24岁年轻人。根据2022年的统计,该国的“不活跃青年”达到1290万人,占比高达40.67%,其比例几乎是全球平均水平的两倍。

正如就业市场存在的性别差异,孟年轻女性中的“不活跃”占比尤为高企(61.71%),年轻男性中只有不到20%属于“不活跃”。孟经济学和劳动市场专家将“躺平”现象归咎于就业市场缺乏合适工作、缺乏充分教育或技能培训、社会环境不佳等因素,而传统社会文化下女性被迫早婚甚至童婚,则是这一群体无法“活跃”的另一重要原因。

大学生原本心气就高,期待却屡屡被残酷的现实打败。除了指望时来运转、考公上岸,只能在“躺平”中等待转机。如今政府却把考公的独木桥收窄,本就无所归属的年轻学子,便在自发的愤怒中形成了声势浩大的抗议浪潮。当和平示威演化为血腥骚乱,民众的诉求超出“配额制”本身,哈西娜政府将矛头对准“政敌”的做法,显然无助于局势的扭转。

(作者系国际政治专栏作家、中国翻译协会会员)

网友看法

1、网友长安兀:今日头条似乎不给凤凰网流量[狗头]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与观点,么么鸟网无任何盈利行为和商业用途,如有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