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界10月1日消息 赶在十一黄金周前的房地产市场传统销售旺季,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集体调整楼市限购政策。
9月30日深夜,北京市6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调整本市房地产相关政策的通知》,对非京籍家庭购买五环内住房的,社保或个税缴纳年限由“购房之日前连续缴纳满5年及以上”调减为“购房之日前连续缴纳满3年及以上”;购买五环外住房的,进一步调减为“购房之日前连续缴纳满2年及以上”。而符合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购房,明确为“购房之日前连续缴纳满1年及以上”。
北京还下调了房贷首付款比例。将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首套房贷最低首付款比例由不低于20%下调至不低于15%,二套房贷由不低于35%(购买五环内住房)、不低于30%(购买五环外住房)统一下调至不低于20%。
此外,取消通州区限购政策的“特殊待遇”,与北京市限购政策保持统一。居民家庭购买通州区商品住房,按全市统一政策执行。
值得注意的是,首都北京也是四大一线城市最晚出台调整楼市限购政策的城市。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表示北京出台政策相对谨慎,本次限购政策也是全国一线城市中最后一个出台的。相比上海及深圳政策,北京对限购调整幅度相对小,限购年限门槛相比其他城市也要高一些。
29日晚间,上海、广州、深圳先后放开或调整楼市限购政策。
其中,广州政策尺度最大,直接宣布全面取消限购政策,成为一线城市中首个彻底退出限购政策的城市。此次政策明确,本次限购政策调整后,本市户籍、非户籍居民家庭和单身人士在全市范围内购买住房的,不再审核购房资格,不再限制购房套数。
对此,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称,广州政策具有积极的导向,也意味着各地用足用好房地产调控自主权,因城施策落实好购房政策。历史上最宽松的政策松绑窗口期开启,也意味着“房地产牛市”行情正逐渐开启。
而上海、深圳政策尺度相对较小。
上海在调整住房限购措施中明确:一是对非上海户籍居民家庭以及单身人士购买外环外住房的,购房所需缴纳社会保险或个人所得税的年限,调整为购房之日前连续缴纳满1年及以上。二是对持《上海市居住证》且积分达到标准分值、在上海缴纳社会保险或个人所得税满3年及以上的非上海户籍居民家庭,在购买住房套数方面享受沪籍居民家庭的购房待遇。三是在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实施更加差异化的购房政策,对在临港工作、存在职住分离的群体,在执行现有住房限购政策的基础上,可在新片区增购1套住房,促进职住平衡。
在优化住房信贷方面,《通知》提出,一是落实国家关于降低存量房贷利率政策,引导商业银行稳妥有序将存量房贷利率降至新发放贷款利率附近,进一步减轻购房人房贷利息支出。二是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调整为不低于15%。二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调整为不低于25%;实行差异化政策区域的二套房贷最低首付款比例调整为不低于20%。住房公积金二套房贷最低首付比例相应调整。
在调整住房税收方面,《通知》提出,一是调整增值税征免年限,将个人对外销售住房增值税征免年限从5年调整为2年。二是按照国家工作部署,适时取消普通住房标准和非普通住房标准,更好满足改善性住房需求。
对此,上海中原地产资深分析师卢文曦认为,这次政策的核心在于限购优化,金融举措以及税收调整,这些都是买家或卖家最为期待的内容,市场各方能获得切实的实惠,也是对市场交易产生直接推动的内容。
此外,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则指出,此次上海政策工具涉及面较广,涉及行政、金融和财税等领域。这充分说明政策工具充足完备,其将有助于打好政策组合拳、促进政策效应进一步释放。
深圳在调整住房限购中明确,本市户籍居民家庭(含部分家庭成员为本市户籍居民的家庭,下同)限购2套住房,本市户籍成年单身人士(含离异,下同)限购1套住房。在执行上述住房限购政策的基础上,在盐田区、宝安区(不含新安街道、西乡街道)、龙岗区、龙华区、坪山区、光明区、大鹏新区范围内,可再购买1套住房。
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及成年单身人士限购1套住房。在福田区、罗湖区、南山区和宝安区新安街道、西乡街道范围内购买住房,需提供购房之日前1年在本市连续缴纳个人所得税或社会保险证明。在盐田区、宝安区(不含新安街道、西乡街道)、龙岗区、龙华区、坪山区、光明区、大鹏新区范围内购买住房,无需提供个人所得税或社会保险证明。
同时,深圳也取消商品住房和商务公寓转让限制,即商品住房和商务公寓取得不动产权登记证书后,可上市交易。
另外,深圳也将个人住房转让增值税征免年限由5年调整到2年;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调整为15%,二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调整为20%;并开展现房销售试点,逐步提高新供应用地的现房销售比例,有序推进销售制度改革。
如今,在四大一线城市先后调整限购政策后,楼市会效仿股市走出一波“牛市”行情吗?
本文源自金融界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与观点,么么鸟网无任何盈利行为和商业用途,如有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