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合力打出政策“组合拳”,A股有望再度被点燃?
近期,“一行一局一会”负责人齐聚金融街论坛,回应了市场关切的中国经济、金融对外开放、资本市场等多个热点问题,释放出多项政策利好,包括两项支持资本市场货币政策工具落地,证监会批复同意20家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申请央行互换便利,将更高标准、更大力度对外开放等。
“政策出招的方向都是比较精准的。目前来看,各部门全力以赴抓经济的共识已经达成,这次多部门联合表态也传递出政策还会跟进的信号。”瑞银全球金融市场部中国主管房东明表示。
房东明在论坛期间接受第一财经专访时称,A股经过前期的一轮上涨后,市场对于后续政策是否会继续跟进存在一定分歧。目前来看,政策方向已经明确,将聚焦化解地方债务、补充银行资本金、推动房地产市场企稳等方向。
“A股经过近期的盘整之后,随着后续政策有望循序渐进地出台,再结合中国经济基本面的数据,我们认为A股有望进入下一轮上涨通道。”他提到。
资金面上,海外资金是否出现回潮?房东明说,总体来讲,情绪面上,目前外资整体对于A股“多大于空”,一些主动型中长线资金正在重新考评、布局A股。
主动外资重新布局A股
宏观政策刺激之下,A股在上月底开始放量大涨,外资机构也在调整对中国资产的配置战略。
“可以看到9月底政策出现重大利好或说是拐点之后,A股的反应是很快的,整个二级市场差不多有均值5倍的交易额,日成交额从约5000亿到2.5万亿。”房东明援引数据提到,在此背景下,A股市场在9月底迎来了清晰的拐点。
市场行情火热,长线资金如何布局,策略有何调整?
“我们花了很大的投研力量,去全球做路演、做各类调研,关注到中长线投资者特别是早期的一级市场投资者,他们更关注市场可持续地发展。”他提到,在强有力的政策信号推动下,市场预期已经有了比较明确的改变,投资者信心显著恢复。
一波上涨之后,进入10月,A股市场再度经历回调,但在近期再起攻势。
上周五(10月18日),一系列重磅政策消息从金融街论坛传出,在此背景下,A股三大指数集体收涨,上证指数涨2.91%,深成指涨4.71%,创业板指涨7.95%。A股全天成交超2万亿元,创10月9日以来新高。
房东明认为,近期A股出现回调,中长线投资者有望以相对较合理的估值重新进行选股和布局。
从以往经验来看,他提到,市场通常从底部反弹20%之后,会有一定的多空胶着,有的会获利回吐,也应有板块轮动。
“如果从指数角度考虑,比如以MSCI中国举例,如果以(板块涨幅)4%作为标准,到达这个拐点以后,机构可能就要考虑如何配置。”他提到。
在A股此轮行情中,外资动向备受关注。
近日,北向资金三季度持股数据公布。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北向资金共持有3341只个股,合计持股量1323.12亿股,持仓市值2.41万亿元,较该数据停更前的8月16日增加4963亿元。
不过,近期,随着A股回调,外资再有流出迹象。据中金公司数据,截至10月16日,主动外资时隔两周后再度转为流出,被动资金流入亦大幅放缓。
政策进入跟进实施阶段
政策刺激是A股此轮大涨的重要影响因素,而政策是否会接力出招、如何落地,也是机构高度关注的问题。
其中,宏观政策的落地情况、是否会进一步加码,以及财政端的发力,成为外资关注重点。
财政政策方面,近期,10月12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财政部部长蓝佛安称,近期将陆续推出一揽子有针对性增量政策举措。
房东明认为,在财政刺激方面,已有可见清晰和积极的信号,预期具体财政工具规模会陆续公布。
“即将推出的一揽子有针对性的增量政策举措,预计将包括支持地方化解政府债务风险、支持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进一步增加核心一级资本、房地产以及民生等方面的清晰投向,回应了市场预期。”他认为。
房东明提到,股市回暖具有货币乘数效应,非正常价格循环有望得到改善、政策仍有较大回旋空间,财政政策与金融继续呼应,期待“竭尽全力抓经济”的具体财政政策的进一步跟进与落实,以及对民企和企业家的实质性支持和呵护。
10月18日,在金融街论坛上,监管部门再次给出利好政策。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表示,支持资本市场稳定发展的两项金融工具,人民银行与证监会、金融监管总局组建了工作专班,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已开始接受金融机构申请。
证监会主席吴清表示,已批复同意20家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申请央行互换便利。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宣布对外开放新举措:“我们将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更实举措,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持续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
房东明认为,政策方向已经明确,且政策出招方向较精准。他认为,市场经过盘整之后,随着跟进政策循序渐进地出台,再结合经济基本面的数据,市场有望进入下一轮上涨通道。
(本文来自第一财经)
网友看法
1、网友大海199:牛
2、网友XFYZM:转发了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与观点,么么鸟网无任何盈利行为和商业用途,如有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