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12月1日,由财政部等三部门发布的《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有关税收政策的公告》正式落地,叠加之前楼市政策的一系列利好,消费者购房信心进一步提振,多地楼市交易回升。
深圳:取消普通住房和非普通住房标准
在深圳,12月1日起正式取消了普通住房和非普通住房标准,并实施税收减免政策。不少购房者提前准备好材料,在12月1日当天到当地不动产登记中心办理过户手续。 上海:11月二手房市场交易回升
在上海,11月18日起就明确取消了普通住房和非普通住房标准,带来相关税费减免,房屋交易成本进一步降低,税费减免政策12月1日起落地。
新政导致消费者的购房意愿提升。在一些售楼处,前来咨询、看房的人数明显增多。而在一些房地产中介门店,近两个周末的工作也十分繁忙。数据显示,11月份,上海二手房累计签约成交达到27050套,不仅是2024年目前二手房成交量最高的月份,同时也创下近44个月以来的最高单月成交量。
北京: 11月二手房网签量创20个月来新高
在北京,随着楼市利好政策陆续落地,11月,北京二手房市场延续高位成交趋势。北京市住建委的数据显示,11月,北京二手房网签量达18763套,成交量环比上涨约8%,同比上涨约50%,在10月份的基础上再创新高,为20个月来的单月最高水平。 苏州:出台“一站式”交易办证服务 助楼市回暖
为方便房屋买卖交易,近日,苏州又出台了“一站式”的选房、交易、办证等便民举措。购房者可以通过智能服务一体机申请办理房屋抵押、过户登记、税费缴纳、产证打印等相关业务,相关部门在后台就能进行智能审核并快速办理,实现“一站式”服务。
据了解,2024年11月,苏州全市共网签销售新建商品住房超8400套,同比增长15%;二手住房网签超9000套,环比增长23%,两项数据均达到全年单月成交量的最高点。
广东深圳:昨起取消普通住房和非普通住房标准
12月1日,由财政部等三部门发布的《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有关税收政策的公告》正式执行,楼市政策进一步宽松。在深圳,12月1日起,正式取消普通住房和非普通住房标准,并实施税收减免政策。不少购房者都已收集好材料,准备到当地不动产登记中心办理过户手续。
在中介门店正在准备过户资料的钟女士说,她在11月16日买了一套100平方米左右的二手房,恰巧碰到税费降低的政策,她非常兴奋,一直等着12月去过户。
像钟女士这样的客户不在少数,税费减征政策吸引了不少改善型购房者和购买二套房的客群积极入市。
贺青松是深圳某中介门店的负责人,整个周末他都在整理12月需要办理过户手续的客户资料。他介绍,上个月门店一共成交了5套二手房,目前都在等待办理过户。
广东深圳:房地产税收新政利好市场 11月楼市延续热度
契税的降低也进一步推动一手楼盘的成交,高总价的房源成交占比上涨明显。
深圳住建局数据显示,11月,深圳全市一手住宅网签8076套,环比上升94.5%,为近46个月最高。11月,深圳全市二手住宅过户7125套,环比上升16.5%,创近50个月新高。
上海:新政促成交 11月二手房交易量突破27000套
11月18日,上海明确取消普通住房和非普通住房标准,带来相关税费减免,房屋交易成本进一步降低,税费减免政策12月1日起落地。新政给上海楼市带来了哪些影响?
在一些售楼处,前来咨询、看房的人数明显增多,消费者的购房意愿提升。
12月1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上海市普陀区的一家房地产中介门店,一进门记者发现,店内十分空旷。负责人介绍,取消普通住房标准的新政发布后,近两个周末工作十分繁忙,几乎所有的客户经理都在外忙碌,带领客户看房、签约。
上海:新政促成交 11月二手房交易量突破27000套
11月楼市交易量攀升并非这一家门店的情况。统计数据显示,11月,上海二手房交易量为27050套,不仅是2024年目前二手房成交量最高的月份,也是自2021年3月以来,上海二手房交易量首次突破27000套大关,创下近44个月以来的最高成交量。
据了解,新政通过取消上海普通住房和非普通住房的标准,优化了与标准挂钩的相关税收政策,促进住房交易环节成本的降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部分仍在徘徊的买卖双方尽快交易。
来源:央视网
网友看法
1、网友环京帅总讲房:很多人觉得是假新闻,但是事实确实是这样,客户带看量明显提高了不少!
2、网友好学河流7cS:以价换量,一年工资都没房价跌得快[大笑]
3、网友洒脱苹果ru:涨了就把手里多余的房子卖了。
4、网友fjj泰来:北上广深四大城市房价是一类城市,不代表全国房价。
5、网友zhaowusong:赶紧我还没有找到客户
6、网友海口龙华资俪优选商贸商行:哪里?
7、网友秋阳冬暖:大沈阳!到了冬季我才体会到,还是有北阳台好,是个天然的大冷藏库,可以冷藏一冬天的各种食材,天冷,路滑可以少出行。
8、网友好运连连来:转发了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与观点,么么鸟网无任何盈利行为和商业用途,如有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