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热点新闻

专家:俄军复活节停火有三层深意

据央视新闻等媒体报道,4月19日,普京总统下令,在东正教复活节到来之际,俄军将从4月19日18时起,暂时停火30小时,基辅经过近3个小时的折腾,基本上在事实上同意了这次停火,但嘴硬,至今没有正式的承认。

2023年1月,普京总统也曾提议圣诞节停火,但基辅还没有从2022年秋季大反攻的胜利中回过味来,所以,坚决拒绝了。结果,圣诞节大假还没有过完,俄军反手就攻下了索列达尔,拉开了巴赫穆特绞肉机大战的序幕,直接干掉了乌军近六万的精锐。因此,纵观近日乌战各方的反应,应当可以推断,克里姆林宫之所以提出停火,应当有如下三层考虑:

第一层,给坚决从乌战脱身的白宫面子,为其甩锅欧洲创造条件。特朗普总统曾在选战期间许诺,上任后24小时之内解决乌战问题,而且,其真的上台后,白宫负责乌克兰问题的特使凯洛格也曾表示,100天之内解决乌战问题,也就是说,4月30日之前,解决乌战问题。现在,再有10天,这个日期就要到了。白宫明显有些不耐烦了,所以,特朗普总统放话,若是各方仍谈不下来,美国就放手不管了。

当然,白宫现在急着从乌战中脱身,应当是因为有更大规模的贸易战要打,有更多的领土需要武力去抢占。就算是其对乌战放任不管,已经下决心和乌克兰耗上百年的俄罗斯,也乐得更轻松地拿下乌克兰。

但是,俄罗斯在乌克兰打这向死而生的一战,是为了和美国论一论北约的生死,而美国无论是去打世界性的贸易战,在客观上抢劫欧洲,还是主动去抢格陵兰岛和加拿大,都是在自我肢解北约,因此,克里姆林宫现在绝对会配合白宫速度从乌战脱身的政策,现在主动停火,不仅给了白宫的面子,更给了特朗普总统在选民面前的面子,从而为其下一步真的把乌战黑锅全扣到欧洲头上,创造了极佳的条件。

第二层,分裂乌克兰民意,为泽连斯基下台创造条件。克里姆林宫宣布停火之后,泽连斯基总统的第一反应是:不相信。基辅等于是间接拒绝了停火。这立即在乌克兰网络上引来一致的反对声。最终,基辅在白宫的压力下,不得不默认了前线乌军的主动停火。

这在客观上强化了“基辅高官不顾士兵生命”的负面形象,而乌军基层部队的实际停火行为,也已暴露出乌军内部对持续作战的疲惫感。俄罗斯通过周期性抛出停火议题,不断刺激乌克兰社会对“战争尽头”的期待,进而削弱民众对长期消耗战的承受力。这种“心理战”若持续发酵,可能动摇乌克兰的战争动员体系,甚至引发反战情绪蔓延。

第三层,向全世界传递俄罗斯爱好和平的信息。在西方主导的国际舆论场中,俄罗斯长期被描绘为“侵略者”。停火提议则是莫斯科打破叙事垄断、争夺道义制高点的重要工具。通过将军事行动与宗教节日挂钩,俄罗斯巧妙地将自身行为嵌入“文明冲突”框架,以“守护东正教传统”的合法性对冲“违反国际法”的指控。

此举尤其在东正教人口占多数的国家(如塞尔维亚、希腊)引发共鸣,部分消解了西方制裁的道德压力。此外,停火倡议服务于俄罗斯构建“负责任大国”形象的长期战略。在发展中国家“求和平、反干涉”的普遍诉求下,俄罗斯以“主动停火”展现克制姿态,试图将俄乌冲突重新定义为“西方代理人战争”,进而争取全球南方国家的同情。这一叙事若成功,不仅可缓解俄罗斯的外交孤立,还可能为未来谈判争取更有利的筹码。

俄罗斯的停火决策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地缘政治、军事战略、国内治理和国际舆论的综合产物。通过 30 小时停火,普京政府既回应了美国的战略焦虑,又巩固了战场优势,同时塑造了 "和平追求者" 的国际形象。对于乌克兰而言,这既是喘息之机,也是战略陷阱;对于国际社会,则是观察俄乌冲突走向的重要窗口。未来局势的演变,将取决于各方对停火信号的解读与回应。

然而,这一策略的成功与否仍面临多重挑战:其一,北约能否保持援乌统一战线,避免被俄罗斯分化;其二,乌克兰社会能否在持续高压下维持凝聚力;其三,国际社会是否愿意接受俄罗斯重新定义的冲突叙事。无论如何,俄乌战场上的枪炮声暂歇之际,一场更为复杂的全球政治博弈正在悄然升级。

网友看法

1、网友破晓的光明761:希望俄罗斯和乌克兰停火是长期,而不是30小时。希望世界和平再无战争,人民才能安居乐业,生活稳定![微笑]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与观点,么么鸟网无任何盈利行为和商业用途,如有错误或侵犯利益请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79111873